御牧牛 御牛殿 媒體報導 「品質好的牛肉就掉不下來啦!」養牛是好生意?他賠千萬笑自己笨 – 壹週刊
「品質好的牛肉就掉不下來啦!」為了證明牛肉新鮮,眼前黝黑的神農獎得主楊鎵燡,不惜形象,像個賣藝的,將生肉盤倒翻180度,「如果牛肉經過冷凍,會破壞肉的組織;或牛肉經過加工,像是嫩化,甚至灌水,水份太多,黏著度就差,它自然就會掉下來。」他生動說明。
再三強調「黏著度」,聽來似乎不科學,卻是楊鎵燡養牛、賣牛10多年,發現以前都用拼了命取得的全台唯一CAS認證說破嘴,還不如用這招來得快,因為新鮮牛肉有黏性,一般人並不知道。
赤身牛肉麵 吸引名人
其實他不只養牛,還開餐廳御牛殿賣料理,菜單上「赤身牛肉麵」最受歡迎,當這碗料理一上桌,巧思盡現。鮮紅生食等級的牛肉片,華麗的鋪在麵體上,滾燙高湯一沖,瞬間轉為誘人粉紅色,鮮甜不輸台南清燙牛肉,吸引歌星伍佰、食尚玩家、陳興妻子等名人造訪。
「南部人喜歡吃清燙牛肉,北部人喜歡吃牛肉麵,我乾脆把兩樣結合,剛推出時,客人都很驚訝,原來牛肉麵可以這樣吃。」44歲的楊鎵燡解釋。
10年來,御牛殿在台北、嘉義開4間店,年營收逾4千萬,但一開始並不順遂。「我們的牧場在嘉義,從養牛、分切、運送自己來,走冷藏鏈、真空包裝抑菌,比溫體肉安全、比冷凍肉品風味好。」走業界最高規格、費盡功夫的結果,無奈知名度不夠,市場反應平平,他決定開餐廳推廣自家牛肉。
其實,不管餐廳或養牛,楊鎵燡都是半路出師。他出身嘉義六腳鄉,不想務農,國中畢業就到台北學美髮,「怎知當兵抽到馬祖,生活刻苦,都要靠自己,反而想法變了,想到爸爸身體不好、媽媽一個人背菜桶,辛苦養大我和姊姊,卻沒人幫忙,決定退伍不再做美髮……」
全台唯一 做分切獲CAS
回鄉務農後,心疼每季剩下的毛豆、玉米等下腳料太多,「這麼好的農作物,丟掉可惜,不如拿來養牛,我當時一心以為把數量擴大,成功機會就大,聰明反被聰明誤!」13年前剛養牛時,年賺200多萬,意氣風發,隨即再砸3、4千萬租廠、擴養到300多頭牛,怎料遇小牛價格狂漲,肉品行市崩盤,慘賠逾千萬。
「一天光飼料至少85塊,一頭牛養18個月,賣不到5萬塊,怎會回本?」國產牛市場小,價格易被牛販操控,不甘心被牽著鼻子走,他決定自產自銷,做生產履歷,走人道屠宰,砸300萬建冷藏分切室、建立物流車隊,通過CAS認證,成立「御牧牛」殺入市場。
「單純養牛、把牛交牛販,還可能賺錢,跨入分切、自銷,就真的很困難了。因為好賣的還是菲力、沙朗、牛腱等部位,初期一個月,分切2頭牛賣不完。」姊姊楊晴如回首一開始跨入分切後,人事成本拉高,營運更艱辛。
每天在牧場幫忙的楊母瘦骨嶙峋,感覺比小牛還纖弱,「我不會跟他說不要做,做了就要堅強做下去……」她的話聲微細,但話裡傳統婦女的堅靭,讓我聽了心頭一顫。
米其林餐廳 也來訂貨
我問楊鎵燡,最困難時是否想不開?「產業全是我在弄的,今天若我裝臉色,誰開心的起來?說真的,我內心想法,你不用問。我姊她嫁人了,可是她完全支持我,會養牛的舅舅也把他的下半生放在我身上,我媽、我老婆更不用講……」眼前的神農獎得主,打槍我的問題,鐵青緊繃的臉色下、沒說出口的情緒,像大浪朝我淹來,感覺他吃過的苦彷如海上冰山,表面僅露一小角,底下面積難想像。
「人家說青瞑的唔驚槍(盲人不怕槍),我們不是畜牧業卻跳進來養牛;不懂分切也跳進來賣牛肉;不懂餐飲也開餐廳,就傻傻一直弄。」為了替「御牧牛」突圍,楊鎵燡決定到台北東門市場開店,撐兩年沒起色,再掛上「御牛殿」招牌,嘗試用美食決一勝負。
天公疼憨人,隨瘦肉精等食安事件連環爆,不只美食獲肯定,就連肉品生意也更好,「我家有養牛」的名聲傳開,連新光三越也談合作,A4分店不同於東門店麵攤和生鮮櫃的拼裝店面,走現點現切的開放式廚房,形象大升級;牛排風味受肯定,日本米其林三星餐廳龍吟台灣分店,也來下訂菲力,缺貨也願意等。
台灣一年牛肉進口量超過9萬公噸,國產牛肉自給率僅5.4%,看似一片光明,楊鎵燡自嘲:「我以為是藍海,跳進來才發現是紅海。」現實是,台灣肉牛產業發展不健全,多未達經濟規模,成本高,怎會是進口牛的對手?
「我們贏的就是新鮮、台灣牛的獨特風味。我們菲力現在還欠人家200多條,但也不會因此去殺那麼多牛;台灣有幾個在地傳統的牛肉品牌,由飼養做到末端,是像我們這樣在做的?這是我們笨的地方。」在進口牛肉大軍壓境下,楊鎵燡用一股傻勁,憨憨向前行。
(撰文 蔡碧月•攝影 湯興漢)